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8/6/14 14:36:45
政策有利因素正在逐步顯現。工程機械行業的能力和水平關乎到國家的競爭能力、外交上的話語權、工業化的進程和國家的安全,且所服務的領域(客戶)大多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關乎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都是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行業。“十二五”以來,國家已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產業規劃,給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我國將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并作為一項國家戰略,給產業振興帶來了機遇。當前國民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對工程機械行業的市場需求很大,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現有技術水平和制造能力遠遠滿足不了對重點工程、高端產業的巨大需求。同時,從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看,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緩解對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必須通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促進產品優化升級,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實現以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增長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增長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給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振興帶來了機遇。
行業發展到今天所面臨的主要挑戰還是來源于技術。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與國外相比,在技術能力上差距較大,近年國外工程機械行業相對國內發展較快,其特點是產品機、電、液一體化水平很高,高端產品技術附加值高,數字型的先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傳統產業,以軟件開發和應用替代大量的實物勞作。而我國生產的多是低端產品,技術含量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尖端技術少,工藝和技術裝備水平還相對落后。另外,我國將面臨形成工程總包能力的挑戰。我國工程機械企業分散、集中度不夠,制造與各領域的設計分家,各產業領域(如冶金、石油、化工、船舶、礦山、水泥等)均有自己的專業設計院,分工過細,在與制造企業的結合上,技術標準通用性不強。制造企業要適應不同要求的設計單位,難以形成自身的設計工程成套總包能力,在國際和國內的市場上,更難以形成有效聯盟去與國外大公司的工程總包相抗衡,從而被迫接受國外公司高價總包,并扮演為其打工的角色。
從細分領域看,工程機械行業有望延續良好的發展態勢,推進綠色制造、建設美麗中國將促進各類產品加快更新換代和轉型升級,旋挖鉆機、盾構機、掘進機、水井鉆機等傳統產品迎來較好機遇。國家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旋挖鉆機、盾構機、掘進機、水井鉆機等產品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刻不容緩。新能源發展勢頭強勁,核電裝備、風電設備、風機吊裝及檢修設備前景看好。高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值黃金時期,盾構機、高鐵及城軌用輪軸產品、齒輪傳動裝置發展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