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9/8/27 11:01:42
中國工程機械代理商是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走向市場化的產物。
代理商產生的背景有以下幾點:一是解決專業分工問題,制造商通曉產品生產,對市場營銷相對陌生,需要消化產品的平臺;二是制造商距離一線終端較遠,供需無法對接,缺乏產品變現渠道,需要有了解客戶的合作方;三是從產品消化到貨款回收需要一定周期,需要分散風險或者與合作方共同承擔風險;四是部分品牌早期產品質量不穩定,需要持續的售后服務保障,而制造商不具備大范圍服務的資源;五是制造商的產品立足市場需要廣域和持久的品牌推廣,也需要各地區的合作者;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起初機械設備毛利較為豐厚,讓利給代理商去占領市場也符合制造商的發展策略。
在此背景下,又借鑒了國外工程機械代理商的成熟模式,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代理渠道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萌芽,自1995年以后呈井噴式發展。從修理鋪到大公司、從個體戶到國營單位,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的經銷網點。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壯大以及產品質量的快速提升,特別是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從人工作業到如今被戲稱為“基建狂魔”,都離不開代理商這一偉大的群體。
代理渠道的興盛與危機
代理商與制造商唇亡齒寒,制造商的命運與宏觀經濟環境、固定資產投資額度等政策環境息息相關。受此影響,中國工程機械代理渠道的興旺與繁榮大致有三個起伏階段:1992年至1993年,2000年至2004年,2009年至2010年。這幾個階段在行業內被稱為“兩次繁榮一次井噴”,再者便是自2016年下半年至今的設備替換及更新恢復期。代理商的財富原始積累大多在2000年至2004年,也就是第二個繁榮期。
任何行業都不會持續旺盛或者永遠衰落,工程機械行業也有著明顯的周期性,代理商隊伍隨之經歷了跌宕起伏,包括1994年~1997年的行業蕭條期,2004年~2007年的宏觀調控期,2008年~2009年的金融危機,2014年~2016年的產能過剩和壞賬期。這些階段倒下去一大批工程機械代理商,其中不乏優秀和有貢獻的成員。不管是目前仍然生存的還是不幸倒下的,他們都曾在提升制造商的營銷能力、服務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過程中披荊斬棘、前赴后繼,是值得宣傳甚至歌頌的一支隊伍。
轉型圖存,趨勢形成
中國工程機械銷售模式至今經歷了從直銷——直銷加代理——代理——代理加直銷的演變過程。代理商的主要作用也從儲貨、銷貨、收款,發展到服務保障、品牌號召、金融支持、租賃維修等衍生項目或產業。一些規模較大的代理商在宣傳代理品牌的基礎上,都在嘗試樹立自身的品牌,并從三個方向拓展和壯大自己的業務領域:有的是向上游進行產業延伸,嘗試設備制造或零配件制造;有的往下游試探,承包工程項目或者租賃設備;有的進行橫向發展,代理諸如商用車、專用車或者其他相關門類的機械設備。這一方面體現了代理商對生存空間的拓展,也反映出代理商隊伍力求開創和樹立自身品牌的情結。
工程機械代理制從發展到形成,已有近30年的歷史,其中發生了很多變化,導致代理制這種多年的模式發生新的轉變:
一是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拉近了制造商與終端客戶的距離,使得供需雙方可以直接聯絡,讓代理商擁有的渠道或客戶資源公開化。
二是行業競爭與整合加劇,制造商為了維系市場地位,利潤率越來越低,代理商分攤的利潤越來越薄,廠家采用直銷模式能保障同等銷售價格下,不同的利潤和資金回收效益;
三是行業集中度提升,主流品牌的市場格局基本定型,位于第一梯隊的制造商其市占率和影響力已形成既有優勢,知名品牌代理商80%以上的銷量屬于老客戶的重復購買,新客戶開拓和品牌推廣的需求相對弱化。
四是供改側改革將倒逼過剩產能淘汰,一些銷量排名靠后的品牌被逐步邊緣化,直至退出市場。比如目前裝載機產能是市場需求的五倍以上,非主流品牌的制造商必將消失;
五是近幾年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厲打擊老賴和失信行為,以及遠程GPS控制系統的成熟和客戶購買理性化,設備滅失以及惡意拖欠貨款的行為逐步得到遏制,使得制造商對于代理商分擔銷售風險的依賴度逐步降低。
六是制造商走直銷路線能夠節約樣機投放成本,提高設備周轉效率,更加合理地組織生產。
未來,O2O模式或成為主流
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今后5年內中國工程機械的渠道代理模式將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品牌地位穩固的代理商角色會發生轉換,制造商下一步可能都會走一種混合直銷的O2O模式。廠家利用互聯網渠道,線上收集信息和訂單,部分代理商有可能以合股方式納入廠家轉化為廠家直銷店,主要職能是直銷、保管、展示、維修和信息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