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9/9/3 10:49:08
伴隨中國宏觀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期,中國工程機械設備市場也逐步轉入存量市場時期。在大資本的支持下,租賃已經開始加快市場滲透速度,正在成為一個規模十分可觀的潛在市場。
自2000年中國首家中美合資的設備租賃公司在上海開業以來,中國設備租賃至今已走過十七年。許多當年的設備租賃公司已經轉型,或退出設備租賃行業,但也有許多公司仍舊活躍在一線,同時也不斷有新興租賃公司進入行業,共同探索著一條屬于中國市場可行的租賃之道。
一種模式、一個市場,之所以未能普及成型,其中必定有著尚未解決難點問題,但這種模式與市場卻長時間未消失,其中必定也有著巨大的潛力與可行性。
為什么要做租賃?
提升抗風險能力,應對市場周期
工程機械作為周期性行業,尤其在中國市場,設備銷售更受外界因素影響較大。當行業出現周期性調節或較大波動時極易出現債權問題,導致資金無法回流,大量債權機的出現且無法處理消化。
而租賃主要針對存量市場,除出現大幅度的經濟下滑以外,用戶不采購新設備不等于不使用設備,用戶使用設備的需求是相對穩定的,且租賃中的設備所有權屬于租賃商,對于銷售中因債權產生的衍生問題可以得到避免。也因此設備租賃被形容為“緩沖墊”,能夠幫助企業對沖行業周期性變化帶來的經營風險,同時也是構建“循環經營”模式的重要環節。
主流用戶需求改變帶動了國內租賃市場的發展
伴隨更多企業尤其是大型央企正在加快向“輕資產運營”轉型,逐步由過去的購買設備轉向租賃。
面對大型客戶的需求轉變,主機廠也在積極鼓勵并推動代理商開展設備租賃業務。對于主機廠來說幫助代理商培育面向未來的新業務能力對于維系廠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十分關鍵。在如今廠家仍為主導地位的廠商關系中,緊跟廠家步伐是很多代理商不得不作的選擇。
與此同時,主機廠也正在直接面向終端大用戶或專業租賃公司(非代理商關聯企業)開展設備租賃業務,開始建立區別于代理商體系之外的“第二渠道”。如2011年徐工集團成立全資子公司徐工廣聯租賃;2019年日立建機與租賃巨頭卡納磨拓達成戰略合作,探索制造廠商與專業租賃公司間合作的新型模式;2018年成立的雷沃租賃公司使租賃業務走上系統化、品牌化、專業化的發展之路。此類由企業主導的租賃公司已經進入到許多大型建設項目以及重點工程建設中。
在租賃業務大幅鋪開的市場中,其后市場業務同樣也不會太差
中國工程機械后市場與歐、美、日等成熟后市場的差別,在租賃滲透率上同樣有所反映。日本市場60%、歐美市場50%的租賃滲透率遠高于中國市場30%的租賃滲透率。
首先,在設備租賃的生命周期內,保養、維修、配件等后市場業務可通過合同約定直接的掌握在租賃商的手中。直接掐斷了設備銷售業務中出保后流失的情況。
其次,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成熟,通過對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監控,在數據化的支撐,預見性的保養、維修將極大的減少設備的維修率與停工率。對用戶來說,相比設備購買,減少了使用成本,同時能對租賃業務的開展起到反哺作用。
最后,在財務與法律上處于棘手問題的二手機問題也將得到相對的解決。通過租賃之后的二手機有著更清晰的設備狀況數據,也更符合財務上的交易流程。
租賃是未來發展趨勢,不僅可以培育新業務,也是對沖經營風險的手段,同時也將成為構建“循環經營”模式的重要環節。
為什么租賃仍舊沒做好?
各方因素推動、促使著中國工程機械租賃行業的前進與發展,但發展至今,其表現卻不盡如意。其中根植在租賃業務開展過程的頑疾并沒有被完全解決,這些頑疾不僅來自租賃運營商內部,也來自于中國租賃市場并不完全誠信與尚未完善的信用體系
中國的設備租賃公司需提升專業化管理
設備租賃公司與產品經銷商不同,不是簡單的以銷售業務為主。設備租賃公司是以銷售設備的出租使用權換取設備服務租金為目的。其核心業務是租賃銷售、資產管理、財務監控,還有舊設備處置的管理。這些核心業務良性發展,才能使得設備租賃公司持續下去。否則,有一項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設備租賃公司的收益。
設備租賃有其特有的運營規律,業務流程。這些需要有專業化的租賃管理人員,借助租賃管理軟件,應用IT的信息技術,實時掌控租賃設備維護和財務數據,控制好現金流,不斷優化機隊。
以國外大型租賃公司為例,其非常注重管理,尤其注重信息化管理。租賃公司都建有強大的網絡服務系統。基本都有配送、維修網絡和客戶服務管理系統,為客戶提供快捷服務和個性化服務。
美國聯合租賃公司的URdata系統和national account賬戶;美國RSC設備租賃公司的RSC online系統;英國亞克力設備租賃公司的全球ERP系統,諸如此類的管理系統無不詳細的記錄著設備全生命周期的軌跡以及產生的各種數據,同時也為用戶提供著個性化的服務,記錄著用戶的消費習慣,進而作出更為詳盡的用戶畫像。
租賃行業屬于信息密集型行業,用信息技術撬動信息密集型行業將得到爆發式的增長。
中國的設備租賃公司還沒有做到網絡化覆蓋
設備租賃公司是提供多種類的設備服務,要求租賃公司服務要方便、快捷。成功的大設備租賃公司服務覆蓋是網絡化,以連鎖租賃店的方式規模化服務。
以美國某家租賃公司為例,在一個城市當中就有多個設備租賃店。設備租賃店業務覆蓋是以200多公里為半徑的區域,承租方需要設備時,只需電話通知設備租賃公司,三小時后設備就可送達施工現場。
除此之外,設備還可以做到配套出租,根據施工進度,按時提供不同種類的設備租賃服務。施工企業在一個綜合性設備租賃公司中可得到他們所需的設備。
現在國內租賃公司普遍規模較小、設備品種少,未能實現網絡化覆蓋。多數租賃公司由于資金有限,只能根據市場需求購置設備進行租賃,設備種類少。此外,由于跨區域租賃服務、運營成本費用很高,客戶不愿意承擔昂貴的設備運輸用。
同時,由于租賃設備運輸時間長,還要損失設備租金的收取。種種原因導致中國設備租賃公司不能實現廣泛的租賃點網絡覆蓋。
中國工程機械租賃市場處于行業初期,政策法規不完善
相比之下,我國工程機械租賃行業剛剛起步,市場尚不成熟,初期混亂難以避免,存在問題較多。不按照租賃合同約定履約的情況屢禁不絕,惡意拖欠租賃費已成為行業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阻礙。
可以說,如何減少租賃費拖欠是當前工程機械租賃行業發展的關鍵。對此,一方面要充分了解承租方的口碑,做好信用調查,從租賃前期規避風險;另一方面要根據不同類型設備簽好租賃合同,以便后續的合法維護權益行為。
其次是信用環境、市場意識,社會認同度,目前還處于幼稚階段。政府監管不到位,要么嚴格限制,設高門檻,不批新機構,要么疏于有效的監管,租賃公司屢出問題。
正如某位主機廠相關業務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工程機械市場賺快錢、粗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產品競爭差距已不大的市場下,賺錢需要服務、配件、二手機、經營性租賃等細活。”而租賃業務同時也與服務、配件、二手機等業務存在著交叉關系。
租賃業務的開展看似已勢在必行,而實則卻荊棘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