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9/10/9 9:48:30
挖掘機8月單月銷量13843臺,同比增長19.5%,銷量增速6月轉正后連續3月攀升,8月達到近20%。國內市場銷量11566臺,同比增長14.4%,出口銷量2277臺,同比增長53.6%,顯示出較強的需求韌性。(數據來源: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
近年來,國內挖掘機市場替代加速推進,集中度持續加大,國產品牌競爭力日益強化,市場占有率超60%。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未來國產品挖掘機市場能否會像裝載機一樣守住本土市場大門呢?
在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挖掘機械分會秘書長李宏寶看來:“國產挖掘機品牌還未充分發揮其市場空間,從短期來看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可能會越來越大,并且呈現一個長期的趨勢,具體份額可能會達到70%、甚至80%左右,但將外資品牌全部擠出中國的可能性非常小”。
國產品牌挖掘機市場發展步調
裝載機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中率先打破核心零部件制約,最早實現自主研發的產品門類。裝載機行業早已實現全面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能夠生產制造各種噸位、滿足各種工況應用的裝載機產品。國產裝載機品牌緊緊把住了研發制造早、技術掌握全、生產質量高以及價格優勢大的命脈,牢牢守住中國市場,已持續了十幾年。
盡管與裝載機起步步調一致,但早期由于我們對挖掘機械產品的認識不足,以及行業管理體制的問題加之其制造技術過于復雜、配套液壓件要求更高,缺乏資金和配套,初期發展緩慢。
90年代中期始,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外資品牌看準時機大舉進入中國與中國挖掘機企業進行合資和獨資建廠,一舉占據中國挖掘機市場90%以上份額,迫使國內企業奮起直追,聚焦挖掘機制造技術、企業管理、產品銷售和服務各方面,狠下功夫,用數年時間打破原有的市場格局。不斷攻堅克難,扎實推進自主創新。
現今,國產挖掘機品牌正在加速改寫行業格局,但核心配套的問題仍未從根本上解決。
核心配套國產化程度不足成挖掘機行業國產化發展阻礙
與裝載機的核心零部件以及自主知識產權已經完全由中國自己掌握不同,挖掘機在發動機和液壓件等核心零部件上的國產化程度還遠遠不夠,‘配套件供應不足’是目前限制國產挖掘機品牌發展的最大瓶頸。
在國內裝載機市場,國產品牌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在國家引進技術的時候已將核心零部件消化,進而形成了自己的生產標準,競爭是在國產品牌間進行。而挖掘機市場不具備這個條件,包括產品研發、制造技術、產品性能、核心零部件、用戶等在內,都是國際統一標準下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