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9/10/22 11:39:45
目前,全國已形成5個企業內5G網絡化改造及推廣服務平臺,三大運營商也已形成了幾十個5G應用創新中心或實驗室,并涌現出一大批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明星企業,如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青島港、三一重工、格力、南方電網等。
5G成為工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支撐技術
步入工業4.0時代,工業企業都面臨著個性化生產及服務化轉型的挑戰。5G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其百兆以上的傳輸速率、毫秒級時延、5~6個9的可靠性,保證其能夠與工業各環節融合,為工業企業提供了產線柔性化、生產智能化的工具,也提供了工業企業自身與用戶、供應鏈等聯系的手段,推動工業向智能化、服務化、高端化轉型。
一方面,5G技術使工業企業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發生變革。通過5G技術實現人員、設備及環境的全方位互聯及生產設備的遠程實時控制,促使工業生產向著無人化、網絡化、智能化和協同化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5G技術促使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發生變革。通過5G技術與自身產品的結合,使得工業企業獲得了與客戶交互的入口,通過對產品狀態的全方位監測或控制,為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推動了工業企業從生產型企業向服務型企業的轉型升級。
形成政策和產業雙重驅動
我國高度重視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中,明確將5G列為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并提出開展5G面向工業互聯網應用的網絡技術試驗,協同推進5G在工業企業的應用部署。
2019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召開“5G+工業互聯網”全國現場工作會議,提出“5G+工業互聯網”512工程,加強試點示范、應用普及、培育解決方案供應商,加快“5G+工業互聯網”在全國推廣普及。2019年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中設置工業互聯網企業內5G網絡化改造及推廣服務平臺項目,支持5家國內工業企業及聯合體開展5G內網部署模式、應用孵化推廣、對外公共服務等方面開展探索。
同時我國還以5G應用產業方陣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為跨界合作交流平臺,以“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為抓手推動5G向工業互聯網領域滲透。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制定并發布了汽車制造、家電制造、電子制造等領域的5G應用場景及需求白皮書,開展智能電網5G網絡及切片應用、基于5G網絡連接的工業智能化巡檢、基于5G和人工智能的產品質量實時檢測和優化等多個5G與工業互聯網測試床項目。
企業積極開展落地實踐,形成工業各環節全面探索格局
我國在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實踐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在研發、生產及運維的各個環節的典型應用場景下,已經能初步看到5G帶來的經濟效益及價值。
在研發設計環節,5G與VR/AR技術結合,可實現多方遠程虛擬協同設計,有效地解決了異地研發人員溝通困難、成本高昂等問題。
在生產環節,5G與超高清視頻、傳感器、控制系統等結合可以使工業企業實現對設備的遠程操作、生產過程實時監測、設備的預測性維護等,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改善了員工的工作條件。
在運維服務環節,一方面5G與超高清的結合可以使設備巡檢情況實時傳到云端識別,提升了設備巡檢質量和效率。另一方面5G與專家系統的結合帶來專家遠程實時在場指導的業務體驗,能將設備維修時間由數天縮短至數小時。
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還需要突破基礎設施及商業模式等多重限制
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雖然對工業轉型升級起到重要作用,且應用前景廣闊,但本身的發展受到一定因素制約,還需要花一段時間來實現大規模推廣落地。
第一,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尚處于由工業2.0向工業3.0過渡的階段,生產設備及產線很多還沒有完成數字化改造,在利用5G改造工業之前需要完成裝備和生產線的數字化,這不但導致了工業企業對5G應用的需求受限,而且也使得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部署會相應延后。
第二,目前全球及我國5G與工業融合都處于起步階段,運營商并沒有工廠內5G網絡部署及運維經驗,商業模式、合作方式等也不是特別清晰,這大大延緩了運營商在工廠內的部署5G網絡的進度,也直接導致5G融合應用的落地推廣困難。
我國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尚需構建融合研發及應用生態
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正處在從初期探索走向規模應用關鍵階段,我國目前處于融合應用探索的第一梯隊,要想保持這個優勢,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的開展工作。
第一,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科研機構、通信企業聯合開展5G與工業互聯網應用及產品的研發工作,可以通過建立跨界應用創新中心、產品研發中心等方式進行,中小企業借助創新中心資源開展5G應用解決方案研發和集成服務,形成一大批云服務或集成服務商。
第二,持續推動“綻放杯”5G應用大賽,激發社會創新熱情,同時推動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示范區建設,實現創新應用示范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