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20/4/27 11:06:28
近半月以來,行業人士都被一水兒的國產品牌工程機械漲價刷了屏,“漲價”這一話題將各大主機廠推到了前臺。然而,事件中的另一“隱藏主角”卻被普遍忽視了,那就是配套件企業。
眾所周知,在各大企業的漲價通知上,上游供應鏈緊張、成本上升是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國產配套件“春天論”噴薄而出,眾多業內人士樂觀地認為,在進口零部件供應鏈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國產供應鏈將翻身做主,迎來美好的春天。
目前國內工程機械尤其是高檔產品的核心零部件嚴重依賴于進口,難以實現國產化。國內配套件企業雖不在少數,但大部分都面臨著不受重視、不被認可,沒有話語權的尷尬局面。猶記得去年配套件年會上,眾多配套件企業大吐苦水,稱主機企業聯合壓價,他們只能被動接受。
那么,目前的情況是,國外的競爭對手減少,主機企業對零部件的需求只增不減,配套件企業能否在此時抓住機遇乘勢崛起?再退一步講,配套件企業能夠在本次主機企業漲價潮中受益嗎?
缺的是機會還是實力?
雖然進口零部件占工程機械整機的比重從數額上來看并不大,但其主要集中在發動機、液壓件、控制元件等關鍵環節,往往缺少一個部件就導致整機無法出廠。
徐工集團備件監督管理部一位負責人表示,進口件在徐工產品中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主要集中在中大噸位的產品上,涉及發動機、油缸、傳感器、電器件等產品,“很多產品是整個國家都面臨的‘卡脖子’問題,比如大馬力的發動機,國內發動機都不行,需要進口。”
三一重工一位負責人也指出,三一的核心零配件90%以上已實現國產化,自建了從發動機、油缸、泵閥馬達、到底盤、四輪一帶,甚至高強度鋼板的全鏈條核心零配件公司。但挖機還是需要外采美國康明斯發動機、德國博世力士樂的馬達等產品。
可以說,無論是因為價格、家國情懷還是話語權問題,在產品質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主機企業一定更傾向于選擇國產配套件。然而問題在于,進口件大多是目前國內難以替代的核心零部件,在短期之內尋找國內供應存在難度。
我們需要黑馬的產生
正如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所言,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會助推核心零部件的國產替代,有助于中國裝備制造長期競爭力的提升。
然而,當前被人熟知的有實力的配套件企業都是與各大主機企業存在合作關系的,如濰柴、恒立液壓、艾迪精密等等。
2020年4月15日,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統計工作部發布了3月內燃機行業市場經濟運行綜述。在工程機械用內燃機方面,3月工程機械用9.21萬臺,較去年同期下降7.37%;1-3月,工程機械用內燃機銷量18.25萬臺,同比下降20.34%。其中,銷量前十的為濰柴、新柴、全柴、云內。
據券商報道,恒立液壓的液壓油缸(4月和5月)訂單量預計將同比增長50%,而泵閥的訂單量更可能同比增長超過50%,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需求非常強勁。
3月以來隨著工程機械市場的快速恢復,艾迪精密液壓件、破碎錘訂單供不應求,僅3月單月馬達訂單就超去年一季度總量,二季度業績將同比大幅增長。
綜上,有實力的配套件企業是不缺訂單的,且他們的實力早已被主機企業所熟知。但是面對主機企業,他們仍然是弱勢的,主機企業可以一邊價格戰一邊聯合壓價配件商,配件企業卻未曾聯合抵制過這種行為。
所以,要想讓配套件企業也吃上漲價的紅利,相較于配件企業大聯合,我們更期待的是沒被看見的有實力的黑馬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