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20/8/6 16:12:23
近日,各種榜單、數據接連披露,我們欣喜于工程機械行業整體景氣不斷提升的同時,發現行業集中度也在不斷提高。龍頭企業工程機械產品的銷量增長率跑贏行業整體增速,市占率不斷攀升,行業財富向龍頭企業聚集效應明顯。
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9年納入統計的311家工程機械行業企業,實現營收6681億,同比增長12%。
其中,前3家企業(三一、徐工、中聯重科)共計實現營收約1782億,占整個行業營收的27%;前4家企業(三一、徐工、中聯重科、柳工)共計實現營收1974億,占工程機械行業總營收的30%。CR3和CR4營收占比較2018年均提高5個百分點。
從收入占比來看,2019年龍頭主機廠收入占行業總營收的1/3左右,是行業收入的重要來源,說明工程機械行業財富向龍頭企業聚集效應明顯。
今年1-6月,行業內12家企業集團實現營收2024億元,同比增長15.4%,實現利潤180億元,同比增長15.9%,企業利潤率達到8.9%。12家企業集團的平均利潤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的6%。
整體情況如此,各個分支領域也是如此。
近幾年,我國挖掘機前四品牌(三一、徐工、臨工、卡特彼勒)市占率總和逐年提升,從48.3%增長至60.34%;
裝載機CR4(徐工、柳工、臨工、龍工)超過60%;
推土機領域,山推一家的市占率就能占到70%左右;
起重機領域,中聯、徐工、三一、柳工市占率總和超過90%;
……
可以說,未來的大部分市場是屬于這些頭部企業的,而且,這種現象不止于工程機械行業!
行業寡頭的出現并非壞事,反而是行業成熟的表現:在充分自由競爭的階段,行業難免魚龍混雜,相互壓價無序競爭在所難免,會出現行業內部無用消耗及資源的極大浪費,行業一旦出現整合并形成數個寡頭,會提高行業進入門檻阻止了攪局者,并形成穩定的利潤收入,寡頭間會出現相互制衡的良性競爭——既不敢隨意提高價格,也不敢任意降低商品/服務質量,并形成納什均衡的格局。這一個格局的出現對國家有利——利于監管和稅收,對行業有利——利于行業標準的制定的執行,對消費者有利——更穩定的價格、質量和較多樣的選擇。
但它也有弊端。對新的創業者不利、對現存中小企業不利,門檻——技術/經驗/人脈/資金的要求——會更高,很難再獨立壯大一個行業,被寡頭收購是必然結果也是最好的歸宿,除非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并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