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20/8/21 9:10:20
近日,華為余承東一句“麒麟芯片9月將斷供”的消息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曾有多少人天真地認為“華為不怕特朗普政府的瘋狂,畢竟芯片有麒麟,系統有鴻蒙”。而此時我們才突然發現:等真干起仗時,我們的儲備還是太弱,曾以為的備胎還是備不起來!
要知道,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1000多億,在全球都屈指可數,何以至此啊?
《中外管理》總編楊光先生曾在文章中講到過一個故事。華為一位管理者打過這樣一個比方:“我們呢,其實就想要一個特別一點的雞蛋。但是到處都找不到。于是我們只好去找能下這種蛋的母雞。結果也到處找不到。于是我們又只好去養雞,那么就要先找到能喂養這種母雞的飼料。結果還是到處都找不到。于是我們又不得不先去種玉米!你看,我們本來要找雞蛋,但最后卻要從種玉米著手。”
的確,我們是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供應鏈體系,但那只是在中低端,發達國家緊握著高端最先進的技術。所以真到了體現綜合硬實力的高端產業鏈,我們還不夠厲害。
從雞蛋到玉米再到雞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再說回工程機械行業。
目前的工程機械行業可以用百花齊放來形容,大部分國外有的設備,國內都可以研發制造。然而最早,大部分企業都是以最簡單的——裝載機起家的,因為裝載機技術要求相對較低!
而目前我國號稱在技術以及市占率方面數一數二的混凝土設備,是我國的這些企業從無到有一步步研發出來的嗎?當然不,三大廠不謀而合的選擇了借勢騰飛。
在混凝土機械領域,三大廠快速提升自身技術、拓展海外市場靠什么?收購外國高端企業!中聯重科收購CIFA、三一收購德國大象、徐工收購德國施維英,三大廠的收購為他們的國際化發展和技術上的進步提供了極大助力。也因此在混凝土機械領域,三家已經不單單叫龍頭,而是叫寡頭。
而像以恒立液壓和艾迪精密為代表的知名工程機械零部件企業,即使目前他們的產品多么供不應求,甚至遠銷海外,但是在關鍵核心技術上, 我們仍然很弱。
即使國產設備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90%以上,剩下的不到10%才是最核心、最先進、利潤最大的部分。而這部分仍然是我們的求而不得,仍然是需要不斷追趕、研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企及。
有些人讀到這里會有些悲觀,但是你看:我們的國家、企業、大眾都在為共同的目標奮斗,持平常心,做本分事。
國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鼓勵創新、支持自主研發!
企業一方面向關鍵技術突破,一方面通過有效的管理,創新的經營,來實現切實的利潤增長,并通過“利潤倍增”來健體賦能!
而作為大眾的我們,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盡可能支持國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