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21/9/1 10:49:40
我國工程機械行業自2016下半年復蘇至今,都在以高度的速度發展,如果按照五年左右的景氣周期進行計算,行業調整即將到來,這也意味著整個行業的波動,而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企業更應該考慮的應該是,如何避免誤入周期陷阱,將調整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一、行業趨勢預測
據專業人士預測,未來幾個月國內工程機械市場銷量增速大概率將維持在-15%至-25%的水平區間。專業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由于此前中國基建地產投資過熱,對制造業信貸資源形成了擠壓,制造業投資占比也在2008年之后向基建和地產投資轉移,而市場預期財政政策可能轉向偏緊的方向,進而導致基建增速放緩,工程機械行業產生傳導效應,工程機械制造業企業受周期影響呈現波動趨勢。
二、數據分析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6月,26家主機制造企業國內銷量同比下降達21.9%。除高空作業機械外,工程機械其他產品銷量增幅二季度有所下滑。
這不禁讓人擔憂:行業會否重現五年前的歷史低點?上輪行業出現低谷核心原因:宏觀政策轉向,行業直接面臨調控帶來的壓力;不少主機廠推出的零首付和低首付政策,大量產品流向資質較差的客戶。
在我國,工程機械是與基礎設施建設深度捆綁的行業,也正因如此,該行業才被打上“周期性”的烙印。
2012年之前,受益于產業政策和市場環境,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快速增長,以中聯重科為例,公司營收從2000年的2.45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480.7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55%。
2012年至2016年,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降溫,工程機械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并在2015年跌入谷底,當年挖掘機全國銷量僅5.6萬臺,較2011年下滑68%,企業大面積虧損。
2016年至今,在基建投資加速、存量設備更新以及機器代人趨勢加快等多方因素影響下,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持續上升,過去四年間,中聯、三一、徐工和柳工四家龍頭企業的收入復合增速分別為41%、38%、36%和27%,企業經營業績屢創歷史新高。
如今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穩定,工程機械行業已經維持了較久的穩健發展,市場雖然會有一些輕微波動,但總體來看深度調整的可能性較低,此前的低谷期幾乎沒有重現的可能。
針對近期銷售增幅的下滑,也有分析認為,這并不足以證明新一波調整周期的到來。一方面,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的開工時間整體延后,造成設備銷售需求在后期集中釋放,2021年二季度的同比增速被基數拖累;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鋼材原材料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催動不少企業年內多次提價,從而對銷售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工程機械市場衍生服務發展空間大
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進入存量時代,設備出售之后,圍繞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各種衍生服務有著巨大的發揮空間,涵蓋了設備從售出到報廢的全過程,圍繞設備售后服務和使用環節客戶需求的各種后續服務,從而產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動的總稱。主要包括:維修、保養、配件供應、金融服務、保險、租賃、二手設備、大修和再制造等。
以機械租賃為例,國內租賃模式包括經營租賃、融資租賃、杠桿租賃、轉租租賃、回租模式等,國內各廠商也有獨特的租賃方式。總的來說,市場趨勢由單一租賃向綜合租賃發展,租賃設備往品種多樣化、功能多樣化發展。
目前由于工程機械市場衍生服務利潤較低,所以雖然發展空間不小,發展速度卻一度滯緩,一方面,工程機械企業長期依賴于自營網點、代理商來提供售后服務,對于服務過程無法把控,且缺乏與客戶的連接,在服務及時性及服務管理上都無法保證;另一方面,大部分工程機械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售后服務模式上,即壞即修,不壞不修,相對比較被動,嚴重損害客戶忠誠度。
四、工程機械數字化布局
從企業層面來看,多元化布局、智能化轉型和數字化升級正成為業內龍頭企業抵抗周期波動的普遍做法,事實也證明此種措施的有效性,通過對智能、網絡等領域的拓展應用,數字化正逐漸滲透,并能夠為整個工程機械行業賦能。
通過數字化的應用,工程機械不但能夠實現從制造到應用過程的全程可視,在制造過程上的智能產線應用更是大幅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誤差,實現極高的產品合格率,數字化在流程、數據上的優勢不容忽視,妥善應用互聯網技術的企業能夠有效抵抗行業波動,減小自身損失。
近年來,國內工程機械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經歷了周期洗禮的中國工程機械,正通過產品和服務的不斷升級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在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去周期化將成為現實,周期陷阱也將逐漸消逝。
文章來源:工程機械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