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21/9/22 16:03:32
2021年9月8日,中國機械聯組織召開“全國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進會”。會議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根據機械工業“十四五”規劃部署和高質量發展要求,分析機械行業產業基礎與產業鏈發展現狀,交流工作,提出思路,扎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不斷深入,確保“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會議以現場會議+線上直播方式進行。中國機械聯會長王瑞祥,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一級巡視員苗長興,中國機械聯會領導薛一平、陳斌、于清笈、楊學桐、趙馳、宋曉剛、張克林,系統在京協(學)會及事業單位黨政負責同志,中國機械聯工作總部部門負責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工業報及行業新聞媒體記者等百余人出席現場會。京外系統單位負責人,各省(區、市)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及相關企業負責人,參加了線上會議。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蘇子孟出席會議并對工程機械行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簡稱“兩化”)情況進行了交流講話。以下為蘇子孟會長的講話全文。
打好“兩化”攻堅戰,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工程機械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抓住我國重要發展機遇期,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積極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和發展主動權。通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將行業“兩化”取得的主要成效、采取的主要做法和下一步主要舉措建議匯報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1. 行業規模快速增長,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全球影響力日益提高
2020年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7751億元, 比2019年增長16%;利潤總額591億元,比2019年增長46.3%,均創歷史新高;全年重點統計的十二種工程機械產品銷售量增長29.6%。2021年1-7月,協會重點聯系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6%,利潤總額增長21.8%,十二種產品銷售量增長47.7% ,其中部分產品創出歷史最高水平;國際市場份額穩步提升,出口態勢良好;一批企業進入全球工程機械前列。
2. 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工程機械裝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
行業產業集中度穩步提高,現代化技術應用取得突破,產業鏈協調發展。許多企業加快控制技術、電液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產業基礎技術在研發、制造、監控、維護、檢測、安全防護與管理、遠程作業管理等方面的應用,一批具有輔助操作、無人駕駛、狀態管理、機群管理、安全防護、特種作業、遠程控制、故障診斷、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的智能化工程機械得到實際應用。
隨著產業鏈水平的提升,工程裝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一大批自主研發的重大工程技術裝備基本滿足了我國國民經濟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所需。國內市場中國制造的工程機械自給率從“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11年的88.5%,2020年高達96%以上。
3. 產業基礎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了行業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有效提升
工程機械行業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基礎軟件等基礎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一些企業積極應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核心競爭力顯著提高;骨干企業不斷加大智能制造技術的應用,一批燈塔工廠,智慧制造園區相繼建成;很多專精特新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卓有成效;特別是一些核心零部件制造商在技術創新與產品可靠性上不斷進步,已有部分高端液壓油缸、液壓泵閥、馬達、變速箱、驅動橋等核心零部件加強了壽命設計、工藝改進和可靠性試驗,延長了使用壽命,提升了整機可靠性、耐久性,自主可控能力不斷提高,有些逐步實現進口替代,部分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4. 工業互聯網廣泛應用,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
工程機械工業互聯網通過系統構建網絡平臺和安全功能體系,打造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網絡環境,形成智能化發展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有效支撐了研發、制造、施工管理、應急救援等各環節的高效運營。積累的大規模設備狀態數據,為進一步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管理打下基礎。加大兩化融合發展,推進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數字化應用,改善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成本。
二、采取的主要做法
1.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工程機械行業以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重點突破和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供應鏈競爭力,實現全行業自主可控為目標,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前沿先進技術研發提前規劃布局,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據對參與協會年報企業不完全統計,2020年科技活動經費同比增長 24.5%,占營業收入比達到近4%;其中,用于研究與試驗經費同比增長 69.56%。
2.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全行業遵循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的創新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所需為出發點,以高端工程機械和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為牽引,帶動行業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同步提升。研發的一些重大技術裝備不僅在工程上得到了實際應用,而且有效拉動了包括挖掘機高端液壓件、控制系統,盾構機主軸承,裝載機變矩器、變速箱等一批核心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應用。
3. 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
按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在技術創新、新產品開發與應用、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合作,構建創新研發平臺,完成科技和產業化、強基工程等項目,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實現行業補產業鏈、供應鏈短板,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行業形成了整機企業零部件研發、試驗檢測與零部件制造企業技術研發與制造工藝提升相結合、相支撐,以及整機企業零部件制造與專業零部件企業相補充、相借鑒的發展方式。
4. 協會發揮推動和引領作用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通過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方針政策和編制實施行業發展規劃以及加強科技、標準化工作等,不斷凝聚行業發展共識。通過推動行業主機龍頭企業和零部件骨干配套企業的合作,設計新型的組織模式和管理體系,構成需求牽引、協同研制、成果共享等創新模式,積極圍繞打好“兩化”攻堅戰,努力發揮推動和引領作用。
三、 下一步主要舉措
1. 打通創新鏈,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我國工程機械已經進入了“跟跑”“并跑”“領跑”并重時期,部分領域技術開發方向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樣板,技術“短板”難以再通過引進的方式解決。需要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強政產學研用合作,打通創新鏈各環節,加快自主創新步伐,以創新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2. 補強產業鏈,確保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要進一步提升產品研發、制造、管理、服務、使用等全產業鏈的能力和水平,加快現代技術應用,加強檢測試驗驗證平臺建設,重點解決短板問題,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實現自主可控。同時,加強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保護和推動產業集群不斷做大做強。
3. 穩定供應鏈,增強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力度
長期以來,部分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對外依賴強,成為整機性能的短板和產業發展的瓶頸。今后要進一步加強主機企業和零部件配套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形成合作共贏的命運共同體,逐步擴大本土采購配套產品規模,促進關鍵零部件本土化配套,為國內配套零部件企業提供市場空間,打造國產化生態系統。
4. 提升價值鏈,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融入全球供應鏈
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將我國工程機械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有機嵌入全球鏈條中,繼續堅持“走出去”戰略,加強國際合作,擴大產業發展空間,鞏固和拓展我國工程機械零部件制造業的國際市場地位,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進一步加強對海外工程承包項目的服務水平,擴大國產高水平工程機械海外工程應用。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帶動引領作用,助力世界級先進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建設。
總之,工程機械行業將充分發揮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余地大、政策工具多的運行特點,抓住 “十四五”重要發展機遇期,持續推動工程機械產業結構優化,大力推進工程機械行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圓滿完成“兩化”攻堅戰中所賦予的歷史重任。
文章來源:慧聰工程機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