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5/6/2 8:38:01
目前,工程機械零部件的再制造已經被很多人接受,從事工程機械配件再制造的企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比配件行業,工程機械整機的再制造發展可就沒那么順利了,究竟是什么阻礙了工程機械再制造行業的發展呢?
阻礙一:對工程機械再制造業認識的偏差
再制造并不是像人們理解的那樣。再制造產品是一個整體產品被回收后拆解,進行清洗、修理或更換已破損的部分,然后在有需要的地方進行技術更新,最后再將零部件組裝成成品,打上新的識別碼和序列號,成為一個新的“生命體”。在這一過程中,一個發動機會被拆成上千個零件,有的零件可以用五六次,有的則可以永遠重復使用。因此再制造絕不僅僅是維修和改造,而是升華到一個新臺階。再制造產品經過廠家的處理后,產品性能不差于新產品。
但是,大多數工程機械從業人士對再制造產品的認識仍然存在與表面,對再制造產品存在著一定的抵觸心理,嚴重阻礙了行業再制造的發展。
阻礙二:工程機械再造業成本高
工程機械配件再制造而言,工程機械整機再制造成本則要高許多。例如,一臺廢舊挖掘機要經過清洗、拆解等工序,然后被分解成約1.2萬個零件。價值高、可維修的零件被重新修復,已損毀、關鍵性零件則被直接更換。需要經過20天至25天的重新裝配、測試等環節,一臺廢舊挖掘機才可以完成再制造過程。但遇到一些比較老款的工程機械產品時,那些零部件就比較難找到合適的,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產品再制造的困難。
由于工程機械整機再制造的成本偏高,再制造產品的價格也就比較高。據調查,目前工程機械市場上,再制造產品的價格大概是新機的80%。再加上,目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終端用戶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一次性消費觀念,終端用戶對新產品的接受度遠遠要高于再制造產品。
阻礙三:工程機械原材料供應不足
國家對于工程機械產品還沒有強制報廢立法,大多數用戶對舊設備采取修修補補勉強使的被動作業狀態,而不是馬上實行報廢,大多數的廢舊工程機械被當做廢鐵回收進廢鐵廠回爐處理,這制約了再制造產業的原材料供應。
我國工程機械整機再制造產業的發展現在處于艱難的發展階段,但是大規模推廣卻存在著巨大的阻礙,需要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再制造產品的認知度、國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企業的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