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本站 │ 網站編輯:管理員 │ 發表時間:2015/7/10 10:24:44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該《方案》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改革方案同時提出三個階段的實施步驟,明確了標準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意味著,工程機械協會標準制定也迎來政策春風。
市場呼喚社團標準
就工程機械行業而言,目前全行業的標準分散在6個全國性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5個分技術委員會。
另外,在汽車行業還有“礦用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專用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22),其業務覆蓋的部分產品也應歸類為工程機械中土方機械或以汽車為底盤的起重機、泵車、攪拌車、市政環衛機械等工程機械。
近年來,各標委會制修訂標準的工作量很大,行業各標委會在組織起草國標、行標以及國際標準轉化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成績。但目前還有近百項上報待批和計劃準備起草或修訂的標準。從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掌握和相關企業反映的情況看,仍然存在標準缺失滯后老化問題和重復交叉矛盾現象,解決問題急切需要社會團體標準。
協會專家認為,目前,標準管理體制機制問題確實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工程機械行業一些領域發展。例如,工程起重機行業企業普遍反映的55噸級以上汽車起重機超限,主要就是標準問題,分別涉及國標、發改委行標(現為工信部)、交通部行標;還涉及“公告”、“3C”、機動車輛登記等管理性規定問題。其中,標準之間相互矛盾,造成了目前大型汽車起重機無法領取牌照,無法運營和上保險,使這些非常有市場需要的產品產生積壓,不但給企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還限制了大型汽車起重機(包括全地面起重機)等重大技術裝備的發展,協會一直反映企業的這些訴求。這說明標準的統一協調可以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協調將嚴重影響行業的發展。
我國現行標準以政府標準為主,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均由政府主導制定,缺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由社會團體主導制定的標準,這種一元結構導致社會和市場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制約了標準的有效供給。反觀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除了政府標準外,都有體系比較健全、數量龐大的社會組織標準,兩者之間具有良好的聯系協調機制。培育和發展社團組織標準,積極穩妥推進行業協會等按照市場需要制定發布社會團體標準,是標準化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符合工程機械行業實際和相關企業的需要。
制定標準優勢明顯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蘇子孟表示,作為國家級行業協會,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開展工程機械行業社會團體標準工作具備明顯的優勢和良好基礎。
一是,協會是由工程機械行業上中下游企業、用戶、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單位自愿組成并依法登記、具有法人地位的社會團體。對于建立新型技術標準體系,協會不僅響應和支持這項改革,更應該以實際行動積極投入到包括制修訂社團組織標準等新體系建設中,在社團標準工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引領行業健康發展。
二是,工程機械行業市場化程度高,是技術創新活躍的領域,協會在行業市場化和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愈加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工程機械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在裝備制造領域市場化程度最高。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充分競爭中為用戶提供裝備,各配套商、代理商、制造商依托市場化配置資源競相發展。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各相關企業技術創新異常活躍,全行業專利數量突破10萬件,且發明專利逐年增加;產品升級換代加快,重大裝備不斷涌現,品牌的影響力大幅度提高。
協會總部和30個分支機構的相關人員,了解行業技術發展情況,也熟悉標準化工作(協會秘書處設標準法規部,還有標準化工作委員會,長期參與各標委會工作)。除此之外,還擁有一大批熱心標準化工作的會員企業、標委會、檢測機構和研究院所,其重點單位均是協會的常務理事和副會長單位。因此,協會有能力立足于市場需要,根據政府委托或會員單位提議,積極組織工程機械行業企業、標委會、研究檢測機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制定好行業各類社團標準。